近兩天,兩段“兩名男子毆打一名女生”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兩名男子踢打一名穿校服的女生,其中一名男子還拿著鐵鎖頭多次瘋狂砸向女生,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網傳打人者是中學生,事件是校園暴力。
11日,廣西柳州市公安局微博@柳州公安通報稱,事情發生在6月8日,視頻中被打的女孩為柳州市二十七中學生吳某某,經醫院檢查,吳某某呈小面積軟組織受傷,身體其它部位和器官沒有受到傷害。打人的兩名男子系社會青年,警方已鎖定嫌疑人,目前正在抓捕中。
校園欺凌事件一直都有,而且近兩年校園欺凌呈上升趨勢。就我國的情況而言,2017年5月,中國應急管理學會中小學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發布了《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小學生受欺凌的發生率為25.80%。2016年,一項針對全國29個縣104825名中小學生的抽樣調查發現,校園欺凌的發生率為33.36%,其中經常遭受欺凌的比例為4.70%,偶爾遭受欺凌的比例為28.66%。2016年另外一項針對四川、河北兩省138所農村寄宿制學校17841名小學生的調查發現,校園欺凌的發生率為16.03%。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中小學生中經常遭受欺凌的比例為6.10%,偶爾遭受欺凌的比例為32.50%。
2017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教育藍皮書》對北京市12所高中、初中和小學的學生欺凌現象展開調查,調研顯示,46.20%的學生有被故意沖撞的經歷,有6.10%的學生幾乎每天都遭受身體欺凌;40.70%的學生有被叫難聽綽號的經歷,有11.60%的學生幾乎每天都遭受語言欺凌;18.60%的學生有被同學聯合起來孤立的經歷,有2.70%的學生幾乎每天都在經歷這種關系欺凌。
近些年來,隨著中小學生欺凌事件及其治理在我國受到普遍關注。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教育預防、依法懲戒和綜合治理,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2016年12月中旬,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推動建立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保障體系和運行機制。
2017年教育部在《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首次明確了學生欺凌的界定,中小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方案》主要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治理內容及措施、職責分工、工作要求五方面內容。其內容系統、表述明確,實踐針對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在學生欺凌的理性認識、學生欺凌的實踐處置、學生欺凌綜合治理的保障機制等諸多方面實現了突破,為教育管理實踐中對學生欺凌事件進行有效處置提供了重要指導。《方案》的突出特點是:在整體思路上注重系統建構,在具體措施上注重綜合治理,力求以系統建構和綜合治理破解學生欺凌這一實踐難題。
在《方案》給出的具體舉措中,提出要強化學校管理。加快推進校園視頻監控系統、緊急報警裝置等建設,建立健全防治學生欺凌工作各項規章制度,學校根據實際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其實一直以來在校園安全管理中,三防建設的提法是較為普遍的,也是學校加強安全管理的重要舉措。
人防:加強校園巡邏
加大對校園邊角的巡邏力度,延長巡邏時間和密度。通過強化巡邏責任,密切關注校園動態,確保校園治安。雖然現在大部分的校園都配備了保安人員,但是實際的工作效率不盡人意,完善巡防工作制度、加強巡防隊伍管理落實責任問究制迫在眉睫。
技防:視頻監控+緊急報警
在校園安防系統中,視頻監控是當之無愧的大角色。一直以來,借助安防視頻監控系統提升校園安防管理水平,都是平安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校園技防的重要手段。學校不斷在人防和物防方面加大投入,同時在安防智能監控上加大投入力度,在各校區的重點部位、人群集中聚集場所安裝監控點,可以增強安全系數,減少日常投入,把治安案件控制在最低限度。
智能監控報警系統將用戶已經擁有的大量圖像資源整合到平臺上,通過智能的應用與算法,就能夠實現安全事件發生前自動預警,事中有效控制安全事件惡化發展,事后通過檢索圖像庫迅速調查取證。
在校園內的墻壁上安裝緊急報警按鈕,一旦觸發報警按鈕,中控室將立即接到報警信號,報警點就近監控畫面自動彈出,安保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快速處置。還可以實現現場與監控中心或公安部門的網絡對講。當有異常事件發生時,可通過此按鍵一鍵求助,及時得到學校管理處或公安部門的語音溝通、調節。
物防:平安校園建設
如今很多的視頻監控相關企業都推出了一系列的針對校園安全的解決方案。從前端的精工攝像機、智能分析系統、可視化管理平臺再到存儲。不斷拓寬安防建設思路,滿足平安校園的各項安防需求。